2011年中心组学习材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精神解读
江苏省南通一中2011年中心组学习材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精神解读
一、序言:序言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教育的意义和功能,阐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二是教育的历史性成就。1993-2008年教育的巨大进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三是现阶段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两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不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因此制定《纲要》。四是《纲要》内容的概要表述。
二、总体战略:
1.《纲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立足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2.《纲要》的工作方针是五句话二十个字,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是教育在整个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今后一段工作的重点。
3.《纲要》的战略目标是三句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总体战略目标的主题词,其定义是:在2020年,教育发展水平达到目前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标志是每个公民只要有学习愿望,就能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力资源强国主要有四个指标:一是主要劳动年龄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我国是9.5年,预计2020年可达到11.2年。二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目前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是12年左右,我国现在是12.4年。三是主要劳动年龄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发达国家现在是26%,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大概是15%左右,我国现在是9.9%,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20%。四是人力资源规模,我国现在是接近3000万,世界第一,到2020年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量大概可达到2亿。
《纲要》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即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有社会责任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要守法,包括职业道德等。能力为重。随着教育普及率与学历层次的提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纲要》提出要知行并重,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六大发展任务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5.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六大体制改革
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涉及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考试体制等问题。
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非常热门的话题,招生制度不改革,基础教育的课业负担、择校问题也无法解决。
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一项重要改革。现代学校制度涉及两方面:一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一是学校的内部关系。
4.办学体制改革,《纲要》中指出一些方向: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5.扩大教育开放,这次专门作为一章列出。我们需要培养大批国际化的、适应在全世界工作的工程师、教师、医生、管理人员、商务人员、翻译等,
五、四大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待遇、教师的社会地位等。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纲要》提出,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但仅仅4%是不够用的,据测算,全国总教育经费要占GPD的7%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
还有两个保障措施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推进依法治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