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赶走“考前焦虑”
七法赶走“考前焦虑”
随着大考的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前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的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生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
客观佑计正确定位
考生对自已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已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已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已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已的信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意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考虑,不断提高自已“只要自已尽力就行了”
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因此,考生考前要制订一套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自已相对薄弱的科目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自已强项的功课上安排时间少一点。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是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中考时间同步,即在上午9~11点,下午2~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已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这样往往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力,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多想,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另外,在学习之余,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可以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做好准备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已准备考试所需的文具、证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伞和雨具等。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熟悉环境,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线路和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常见“考试病”应急治疗方法
感冒
5、6月份,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也较大,疲劳的考生很容易得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建议,按说明服用常用药物将有助于症状缓解,最好是那些不会在白天引起嗜睡的感冒片。同时配合服用一些中药冲剂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不妨适量多吃些西瓜、梨子等清凉的水果。
头痛
精神紧张,用脑过度,往往导致神经血管紧张性头痛。有的考生两侧太阳穴部位常常会有间歇性疼痛,大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医生建议,一天服用10mg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可以营养神经、疏缓疼痛。
腹泻
天气热了起来,食用变质食物引发的腹泻病例也渐渐增多。医生们物别指出,考生家庭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一般说来,只要不是痢疾等较为严重的感染,普遍水泻只需注意补充水分,适量服用相关抗生素以及有抑菌、收敛肠道作用的黄连素即可。
眼部不适
用眼过度的考生有时会觉得眼睛周围酸痛,这是眼部肌肉紧张所致。而做眼保健操进行按摩能很好地缓解眼部疲劳。另外,在使用有疏缓作用的滴眼液时也需注意防止污染,避免人为导致眼部感染。
痛经
考期碰上例假,是有些女同学最为头痛的。若症状比较轻微,可服用相关镇痛药物;若疼痛较为严重,可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推迟经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会出现皮疹,下腹坠胀等药物过敏反应。
失眠与晕场
白天面对复习题头脑“空白”,晚上睡不着,医生认为,若出现这些状况应以心理调节为主。出现头脑“空白”时先做深呼吸,然后静下心来从易到难一道道做题,做不出的先跳过,在解题过程中树立信心。睡不着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实在不行时,短期内每晚服用1~2片安定药物。
考前,如何帮孩子从容应考
——部分高考状元父母总结六大经验
经验一:言辞适度“冷淡”后勤尽心保障
考前家长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过多地叮嘱孩子,尽量让孩子完成自已的准备工作,避免过分地照顾孩子,从言辞上要适度地“冷淡”孩子,从后勤保障上有意识地再帮孩子检查一下。
经验二:考前带孩子逛公园看风景
考前这几天,最好带孩子去公园走一走,爬爬山,玩玩水,赏赏花,看看草。一为放松心态。二为让孩子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有正确的态度,无论失败成功与否,让他明白不在一时之举,彻底放松心态。
经验三:家中复习环境与考场环境一致
考虑到有些考点没有安装空调,因此孩子在家复习这几天,天气再热他们都不开空调,保持与考场一致的环境。这样孩子在考场考试的环境与平时复习环境一致,才不会因不适应考场环境而发挥失常。
经验四:考前不定分数 考中不谈成绩
每年大考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每年学生考试的成绩总会出现浮动。家长不要以去年考试成绩给自己的孩子定目标。考试期间,不要考完一门就急着跟孩子谈结果,只要一谈,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坏的联想而情绪波动,因为孩子总有没有答对的题目。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不要想那么多。
经验五:家长不必送孩子进考场
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他们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一位状元这样说:“我不希望他们像别的父母那样,在太阳地里天天站着,那样我会不安心答题。”其家长说:“我们就没有到现场,该怎么上班怎么上班。”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经验六:告诉孩子高考只是普通测试
我们的经验就是告诉孩子,高考对于他就像做了一次普通测验。学习也一样,关键是平时把功夫下到了。
高、中考饮食 需要三个“保证”
中考、高考期间,许多家长不仅在学习上大力支持,而且对考生的衣食住行也倍加关注,其中,考生在考试期间的合理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要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 考生在考试期间需要紧张的脑力劳动。由于脑组织90%的热能是由葡萄糖分解供给,而脑细胞中贮存的糖原很少,只能供应几分钟,大量的能量要靠血液输送来的葡萄糖供给,所以说,碳水化合物是脑力劳动者经济而方便的热能来源。
考生在平时的用餐中,最好一日三餐都能进食适量的主食(米饭、面食),不要以为主食没有营养,而只有大鱼大肉营养才丰富。比如说,早餐配点饼干、点心、粥、面食花样,午、晚餐配点儿米饭、面条、各种面食,在考试时可自备加糖的凉开水或含糖饮料。
2.保证蛋白质和脂肪供给 脑细胞内氨基酸是合成神经介质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的前体物质。蛋白质营养不良,可使大脑蛋白质减少;个别氨基酸不足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紊乱及失调。因此,要给考生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大豆赖氨酸含量高,对脑的营养有特别意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高且易于利用,应优先供给。
考生早餐时可配点儿牛奶、鸡蛋、豆浆、豆腐脑、豆包等,午、晚餐配点儿清蒸活鱼、酱牛肉、香菇炖鸡、脆皮豆腐等。应尽量用植物油炒菜,因为植物油中含较多的对脑细胞非常有益的必需脂肪酸,但用量不宜过多。考试期间正值炎热的夏季,饮食宜清淡。
3.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 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等分别对维生素正常视觉、氨基酸代谢、脑及神经功能正常有密切关系。锌、铁、碘等无机盐对脑的记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脑氧供给有重要作用。
水果和疏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良好来源。所以,考生在考试期间,早餐最好能保证一个鸡蛋,可以吃煮鸡蛋、蒸蛋羹,午、晚餐配点儿酱猪肝、盐水猪肝、香菇炒油菜、炝芹菜、木耳炒菠菜、氽丸子小白菜、青豆炒雪里蕻等。
总之,考生在考试期间要注意合理的饮食,粗细粮搭配,荤素兼顾,加餐时可进食各种时令水果,不要贪食太多的零食,不暴饮暴食,不偏食,定时定量摄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考生家长应给考生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不要在进餐时谈论一些不愉快和有关学习上的事情,使考生在进餐时心情愉快,食欲良好,保证考生在考试期间获得足够的营养。
放松心态有助稳定发挥
考前紧张、失眠、无法放松等症状,其根源都是对考试过分的担忧。那么到了进入考场的关键时刻,该如何放松心态、发挥水平呢?
出门前不要忘带应带的证件等考试用品,家长可以帮助整理检查,做这些准备的同时也是主动放松的过程。在去考场的路上,可以在脑中概括一下所考科目的总纲,理一理思路,甚至一路哼着小曲都有助于放松。
进入考点教室后的这段时间往往是很多考生最紧张的时刻,建议是:1、喝口水,镇定一下情绪,可以自我调节说“这就是考试吗?我经历得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的”。2、注视一下窗外,让自己的心情回归到宁静的大自然中,想一想这次考试结束后的出游计划等。
当遇到做不出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坚持平心静气地一题一题往下做,心里想:“这张卷子我都会做的,慢慢来!”等完成下面的题目,有时间再回到上面的做不出的题,反而会帮你打开思路,原先的困难可能就迎忍而解了。
中间休息时,可按照每个人的爱好,选择放松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喜欢独自思考,再看看书也未尝不可;有的学生喜欢与人交流说说话,这也可以;还有的学生想闭目养神睡一会儿,当然也是有好处的。总之,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不喜欢的事情。
另外,家长的鼓励比什么都重要,考试阶段家长不必再说教,要多肯定孩子、多鼓励他们,帮助孩子心理放松。有时一句体贴的话“你已尽力,我们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很高兴的”,会给孩子带来成功。
调动你的“情绪智商”
考前不要开夜车
考前不要开夜车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考生越是临近考试,越是睡不着觉,这说明考生对“考试”的注意力太集中了,考前的起居生活应该有规律,因此注意力必须转移。除了传统的“数数”,告诉考生一个“偏方”:眼睛闭实,,眼球正转10遍,倒转10遍,反复做对刺激睡眠神经有好处。
别被模拟考试成绩“罩”住
模拟终归是模拟,训练终归是训练,这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给考生传达的信息是:通过考前测试知道哪些是长项,哪些还需要“恶补”,要把每一次模拟考试看成是发现自己缺点、劣势的机会。把目的认清楚,就会感受到轻松一些。
“中等生”最有可塑性
在高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面前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全力以赴地考试,所以中等生最有可塑性。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人成功80%靠“情绪智商”,学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家长该出什么“招”
第1招:为孩子打气
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父母帮助孩子准备考试的时候要量力而为,设定实际的目标,而不是要求过高,给孩子也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第2招:营造良好的环境
孩子能拥有自己的书房固然很好,但父母也需留意“功课时间,就是孩子被孤独遗忘在房间里的时间”,可以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第3招:给孩子赞美和肯定
父母平时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他的焦虑扩大化而变成压力。
第4招:帮孩子增强记忆
最佳的记忆方法是把课文在前一晚先记诵第一遍,第二天早晨再温习一次,八九个小时内将所记忆的东西再复习一遍,能在脑袋中留下深刻记忆。尽量劝孩子不要开夜车,对背书一点好处都没有,反会让孩子在上考场时疲惫不堪,紧张失措。
第5招:提供正确的应试方法
父母不妨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一些备考经验给孩子,比如拟定温课的时间表,然后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确认科目的轻重,按部就班地温习;发现孩子“读不下去”的时候,就让他们暂时休息等。
第6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
父母的情绪将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对考试都有帮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