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之际忆当年
1984届 沈志红
母校市一中2009年迎来九十华诞。
为庆祝母校九十华诞,2009年6月20日,市一中八四届同学在南通大饭店组织了一场有156位师生参加的规模盛大的同学会。见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师和同学,欣喜、感慨之余,一件件往事,一缕缕情思从尘封多年的记忆中翻滚而出。
我初一就开始在市一中求学了。那时,市一中和通中不分伯仲,我家住城西,离一中近,理所当然的就上了一中。中考时也是那样,想都不用想就留在了一中。那时,印象中,我们的同学升高中时几乎都留在了一中。当年,我们不负母校的期望,在高考中向学校和老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当年的学校和老师以我们为荣,我们也为自己是一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想起当年的骄傲,就想到了那段时间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想到了让我自信满满的语文老师。
也许,我天生不是为学习而生的,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也不赖,也就语文差强人意。上初中时,语文老师(非常抱歉,想不起名字了,是个戴眼镜的女老师)的一句表扬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有一次,老师上课提问,没人举手回答问题,我举手回答了,表现很踊跃,也许是我从小就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外向,爱说话,不怯场吧。为此,语文老师把我好好表扬了一下,还要大家都向我学习。难得被表扬,这下,我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上高中时,遇见了和蔼、儒雅的过效曾老师。他总是那样恬淡优雅,没有高声,面对他,内心的感觉特别的安静。学习氛围的宽松,让我感觉语文学习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今,我做了家长,感觉现在的老师好象不太爱表扬学生了,比较吝啬赞美的语言。也许大家的心气都比较浮,竞争强、压力大吧。
我想到了送我们毕业的班主任马育强老师。
高中二年级,文理分科,出于对文史的偏爱,我选择了文科班,遇见了马育强老师。最初,他给我们的印象是特别的严厉。从不苟言笑,操着拗口的广东话,头发一丝不苟,头颅永远高昂,腰板一直笔挺。最有特征的是他的脚步声,当他脚蹬圆头皮鞋,踏踏踏踏的脚步声由远渐近时,原本嘈杂的教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
学生对他的畏惧来自于他对所有事项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他那永远高昂头颅不服输的个性感染了班上的很多同学。全年级五个班只有一个文科班,许多地方没有可比性,但让全班同学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在全校运动会上成绩非常的耀眼,丝毫不逊于理科班。想想当年为本班每一位选手加油助威的情景,激情依然会在胸中翻腾。
同学中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高中毕业班的同学们。成绩特别优秀的才女顾晓红,那可是全班同学眼中的乖乖女,总是那么安静略显忧郁,她现在在大学从事教学,真是太对路了;泼辣能干的顾琼,有一股永不言败的劲头,如今成为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让人感觉她没这成就才怪呢;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调皮鬼胡海建,大器晚成,表面看是希里糊涂实则是凭着自己的一份执着,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说话永远嗲声嗲气、看起来那么柔弱的张明,在北京成就了事业、收获了家庭的幸福;长跑明星黄孝明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吸引了多少女同学的眼球,周菊华同学近水楼台,俘虏了黄孝明的心,成就了高三4班的一段佳话。现在,同学聚会,总忘不了扯上这一段。当然,他们一再申明,那是毕业以后的事。我们也相信,在马老师的严厉管教下,要偷偷恋爱,那得有《潜伏》中余则成的能耐啊!
故事多多,说不尽。历经多年,对老师和同学的感觉依然未变。老师虽已白发苍苍,对学生依然关爱有加,同学尽管难得一见,但一声问候,依然倍感亲切。
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们,历经生活的磨练,更懂得师生之情、同学友情的珍贵。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等到老了,闲了,相信,想起让人一生中最纯洁快乐的时光,肯定是我们的学生时代。因为,母校就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块乐土,是我们纯洁记忆的一块圣地,那里有我们值得尊敬的老师,有我们最可爱的同学。
母校九十大庆之际,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母校的培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在这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愿母校的育人事业万古长青!祝所有曾经的、现在的一中的师生幸福安康,长存牵挂,常相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