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校友心语>详细内容

校友心语

白杨情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31 15:27:28 浏览次数: 【字体:

1966届  姚振国

伫立在校园里,听白杨树青绿的叶子在风前籁籁作响,心中不由一阵怅然。他日的幼苗如今已苍然成林,而姜瑞平老师却默默离我们远去,带着对这片绿色林带的希望和一颗拳拳之心,走完了生命最后的途程,我们还能对她说些什么呢?

当生命正呈火焰的颜色,她便踏上这片热土,开始春蚕的事业,开始辛勤的耕耘和浇灌。

然而她迈出这第一步时,并没有想到,此行一干便是一辈子。

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她把慈母般的怜爱和太阳般的温暖都给予了我们。六十年代那个风雨兼作的大灾难的日子,她接纳了我们这些在饥饿线上挣扎着走过来的孩子,用热情化解冰寒,用双肩扛起不堪的重托。她说,不能亏待了这些孩子。

记得最真切的是高一新生入校那天,当我拎着被烟熏黑了的粗布蚊帐和被大火烧焦且变了形的面盆,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目视着我,流露出极其复杂的表情,但什么也没说,只是把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替我拎着那份行李,送我走到住处。临走时再次看了看我,依旧什么也没有说。回望之中,我却猛地觉得那目光多么像我的母亲,毋需多言,她早在我的履历表上了解到我的出生和家庭,尽管那是错误的划定。

到了学期中途,终因家境贫困,再也交不起每月的膳食费而辍学了,她知道后,极为焦虑,千方百计托人从几十里外捎信来,要我回校,并替我向校方争取到助学金。谁都知道,在那时候,为一个家庭出生有问题的孩子请命,是“阵线”问题。而她却不顾这一切,为我撑起一把抵御风雨侵凌的伞。多少年过去了,这一切仿佛还是昨天,记得那么真切。

其实,她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宽厚慈爱。一位姓张的同学患了脚气病,走路一瘸一拐,她好心疼,叫在医院工作的爱人带些药膏回来,然后亲自为他敷药包扎。一位姓蔡的学生父亲在困境中病故,她犹如出于母亲的责任,为之奔波------而今同学们每每谈起这些,眼眶里便湿漉漉的。

是的,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坦诚的、慈祥的。她很理解我们,尊重我们,从不体罚和指责,也从不以成绩的优劣来评判学生,她深知这些孩子都聪明,只是因为各自背景、环境以及不同际遇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差异。她把心都掏给了我们。

所以当一场风暴毫不例外地席卷到校园的时候,这群孩子都手紧挽着手,筑成一道坚固的墙护卫着,使她免受了浪潮的冲击。即使后来分别多年,无论是在近侧,还是在异地工作的学生,都未忘了去看她,并总希望能为她尽一点力,即使背一筐煤球,拉一回车也好。已当上市长的学生也在繁忙工作之余,给她以问候。难怪她常说,自己是幸福的。其实她并不指望报答,并不指望树木的感恩,更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刻上树干。

她也曾经历一般女性所未曾经历的曲折与艰难。七十年代初期,丈夫因一次车祸而遭不测,然而她依然尽忠于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忘却内心难以平复的创痛,把生命当作一把柴薪投入教育事业的烈焰之中。

最令她魂牵梦绕的是六六届这个特殊年级和她所带领的那个特殊班级,犹如惦念自己未曾上路的孩子一般,她时时挂念着我们:那个挖猪草的学生怎么好久没来了;那个老家在苏州的现在在哪里;那个流落到山西山沟里的女同学现在还好吗------她忧心忡忡。记得我们四散下插的前夜,她神不守舍,千叮咛,万嘱咐,她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个体质羸弱的“林妹妹”。这也许就是她一生的基调,平静、柔和、明朗,犹如清晨的阳光照临着莘莘学子。所以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记着她的话,认真做人,勤奋工作。

为了同一个心愿,我们曾选取了一个温馨的日子,聚会到她身边,大家犹如群星环绕着她,带去离别多年的祝福。虽然一个个都已为人父母,在历尽艰辛和磨难之后,悄然苍老了。然而在她面前,却又显得童心未泯,谈昨天,谈今天,------可万万没有想到,那一面竟成永诀。

清风从远天吹来,白杨树又在籁籁作响了。无休无止的籁籁声中,我沉思并竭力想象着那些遥远的日子,想象着那与天风絮语的叶子们的情意。但令我想得更多的是,这一片白杨树的栽培者为今天的绿色事业所作出巨大奉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