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
——怀念我的恩师马元铨
1962届 陆文章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注定的残酷的真理。
1994年4月3日,马老师因患脑溢血,抢救无效,停止了他跳动过68个年头的心脏,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儿女,离开了他哺育过的千千万万个学生……
这一天,对于我来说,将永远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永远……
因为这一天,我人在南通,包括市一中1962级高三(1)班全班同学,没有一位能到您的灵前恭恭敬敬地磕上三个响头……
马老师,您知道吗?今年是南通市一中90周年校庆。今天,原高三(1)班班长打电话对我说:写一篇回忆文章吧,纪念我们的恩师——马元铨先生。
听罢校友的电话,我确实感到有责任写一篇纪念文章的必要了。
您教我们的语文,兼高三(1)班班主任。
刚接任时,你曾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听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国庆节征文比赛中获过一等奖。要坚持下去,永不放弃。不要因为您的家庭出身不好而自卑,不要因为您的文章写得好而自傲,做人永远要低调……”
高三毕业前夕,你把写好的关于我的评语和我见面时,耐人思索地对我说:“人活在世上,不管你能否考上大学,不管你今后做什么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要永远感谢那些在困难中扶持过你的人……”
1962年7月,我坐在母校的教室里,从容镇静地参加了高考。8月份,我接到徐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我把录取通知书拿给你看时,你笑了,那么慈爱,像我的父亲……
当时,你问我:“哪一门考得最好?”我回答:“语文。”1962年高考作文题是《说鬼》和《雨后》,任选一题写作。我写的是议论文《说鬼》,得了高分。
当年,中央领导人彭真说过一句话:“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许就是这句话,决定了我终生的命运。
1966年7月,我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68年分配到四川省自贡市20中工作。一去就是整整12年。1978年暑假,我回家探亲,我从乡下带了几斤螃蟹,特地到南通探望您,您很高兴,满脸慈祥的笑,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学生,在四川工作,今天看我来了,看我来了!”
当我要离开十字街您的住所时,你送我到门外,含泪问我:“今后我还能见到你吗?”
我含泪回答:“能。老师,您千万要保重!”
谁知这一次相见,竟然是我和恩师的诀别。
1980年元旦,我从四川调回江苏南通工作。从此,就再也没有能聆听到您孜孜不倦的教诲;也没能去再次探望您;也没能再一次见到您的音容笑貌——也许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人仅仅活着并不是生活,而人的一切言行又都必须对自己负责。老师,您放心安息吧,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学会感恩”……
老师,您悄悄地走了,来不及通知我们一声。可活着的我们,将用什么的态度去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难道这一切不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吗?
感谢恩师给我指点迷津,假如还有来生,我还愿意做你的学生。
2009年6月23日,灯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