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校友心语>详细内容

校友心语

我的班主任和我的“白专”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31 15:29:45 浏览次数: 【字体:

1975届  钱建明

“文革”结束前夕,经班主任推荐,我在全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以一首小提琴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一中赢得了最高荣誉,成为全校的“知名人士”。

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一位治学严谨、才华过人的女数学老师。当她得知我曾在“小红花”扮演过样板戏主角时,就果断地任命我为副班长兼文体委员,并负责“晨读”时教全班学唱歌曲,那时,悠扬的歌声伴随朗朗的读书声,经常引来邻班同学羡慕的目光。

一次,我由于在外地连续跟几位小提琴名师上课,没能赶上期末总复习,数学大考差点不及格,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教师办公室,准备接受她的严厉批评时,不料她却拿出一份语文试卷说,你的语文考试成绩94分、是全班最高分,作文88分,是全年级最高分。我的心仿佛一下子离我而去,全身一阵飘飘然,但是,面对她透过镜片射过来的严厉目光,我心头的狂喜和侥幸,突然收缩和凝固,“我知道你热爱音乐,也有这方面的才能,但人生的奋斗就象马拉松竞赛,没有能量储存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学习中的偏科,就好象生理上的残疾,你知道这在竞技场上意味着什么吗?”从此,我再未因外出上小提琴课而耽误学校的正常课程,数学成绩也逐步回升。当我也“为人师表”后,班主任的这番话,经常被我拿来勉励自己的学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省城的一所艺术院校通过各地文化教育部门招收预科学员,由于我在全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早已崭露头角,有关方面通知我直接进入选拔考试的最后一轮。第二天,负责招生考试的老师告诉我,作为数十名小提琴考生中唯一的录取者,我将于两周后赴省城报到学习。

全家高高兴兴地忙碌了好几天,一年四季的行李整理了一遍又一遍,亲朋好友的祝福话语说了一次又一次。就在我翘首以待,盼望正式录取通知的时候,传来一个“文革”时期特有的消息,市革委会“运动办公室”派人批转给我校一封人民来信,内容大致是:该生在校期间经常旷课赴外地上小提琴课,走的是“白专”道路,世界观有严重问题,责成校领导严格审查。在那特殊年代,无人不知“白专”这顶帽子有多重。

当我几次找不到班主任而急得团团转时,团委的老师悄悄告诉我,问题已经解决了。班主任亲自到校长办公室,就我的“白专”问题,与市里派来的调查人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一个普通中学生,连世界观都没形成,哪来这方面的严重问题,如果努力学习小提琴就是“白专”,那样板戏里的演员岂不都是“白专”典型?

一连几天,我在校园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扬眉吐气,班主任的大义凛然和语出惊人,使我对“白专”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理解。遗憾的是,去省城上艺术院校预科的事终究还是夭折了,学校接到通知:由于全国教育制度酝酿改革,该计划暂停实施。

“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我再次以南通市小提琴考生唯一录取者的身份,进入省城某艺术院校学习。当我告诉班主任,其基础和动力,来自早已被她激励和支持的那种“白专”精神时,她望着我,象久别重逢的朋友那样开怀地笑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