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母校 难忘师恩
1960届 徐柏龄
九十年辉煌载校史,九十载桃李满天下。我有幸成为市一中的一名学子,在母校度过了六年中学生活。虽然离开母校已经四十九年,但六年中学生活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却终生难忘。
我爱母校美丽的校园。那时校门在孩儿巷北路西侧,校门的左侧是我们最爱去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图书馆前有一造型别致的假山和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绿柳低垂,假山旁绿草如茵,景色宜人。校园里一排排教室排列有致,每个教室前都有一个花圃,课间休息看蜜蜂和蝴蝶飞舞,别有情趣。大操场有足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各种运动器材也一应俱全。我们在母校美丽的校园里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我更爱母校的师长。老师们给我们上课的生动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忘不了给我们当了三年班主任的陶耕培老师,他给我们上数学课,不紧不慢,条理十分清楚,解题简明扼要,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也激发了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市一中的数学老师都很棒,教过我们的成源枢、达师耕、堵汉卿、张启、徐捷等老师讲课都很有特色。数学是打开理工科各科的钥匙,回想我在南大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都比较顺利,均得益于在市一中打下的扎实的数学基础。我也忘不了周天和马育强老师的精彩的历史课。听他们讲的历史课不仅能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使我们享受到学习历史的无穷的乐趣。张启东、张秀庭老师的讲起语文课来旁征博引,娓娓动听,尤其是精彩的范文讲解和准确的作文点评,快速地提高了我们的作文水平。老师们不仅在学习对我们尽心尽责,而且在生活上对我们也是关怀备至。我们成长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我们班上有的同学食不果腹,衣不周全。老校长林弥励知道了常常赠衣送物。她的一片情,一份爱,温暖了我们全体同学的心。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老师,师恩如山,师恩难忘!
校园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除了一年一次的运动会和去农村夏收夏种外,有自编自演的话剧,有各种科研制作活动,还有各种写作园地。我曾写过一首“毕业之歌”长诗,全班在全校毕业晚会上朗诵过。这些活动培养了我们执著的理想追求和报国为民的社会责任。在母校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风影响下,磨练出了我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我高中毕业时,市一中的领导和班主任老师考虑到我的表现和成绩比较突出,将我保送到南京大学物理系当时的某保密专业学习。市一中为我创造了我人生道路最好的起跑点,饮水思源,我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均得益于母校的栽培和老师的教诲。
在欢庆母校九十华诞之际,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